隆昌市红光小学荣膺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树立绿色教育新标杆
近日,隆昌市红光小学正式宣布成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标志着我国绿色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。此举不仅为学校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,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“碳中和校园”是指校园内通过节能减排、绿色建筑、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消费等措施,实现校园碳排放的“零增长”或“负增长”。红光小学作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在校园建设、教育教学、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目标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一、绿色建筑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建设过程中,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,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,如节能门窗、保温材料等,降低建筑能耗。同时,校园内还建设了屋顶花园,增加绿化面积,提高空气质量。
二、绿色能源。红光小学积极推广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学校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满足校园部分用电需求。此外,学校还购置了风力发电机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
三、绿色交通。红光小学倡导绿色出行,鼓励师生步行、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。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自行车停放区,方便师生绿色出行。
四、绿色消费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内推行绿色消费理念,倡导师生使用环保购物袋、节能灯具、节水器具等,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,降低校园碳排放。
五、绿色教育。红光小学将绿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、绿色实践活动、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,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素养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。学校校长表示:“我们将以‘碳中和校园’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绿色教育力度,培养具有环保意识、绿色素养的新一代。”
隆昌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红光小学成为隆昌市首个‘碳中和校园’,为全市绿色教育树立了榜样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推动全市校园绿色建设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”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为我国绿色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学校加入绿色教育行列,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内江驻村书记李华:用生命践行扶贫承诺,谱写新时代扶贫赞歌
- • 资中县与重庆荣昌共建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: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
- • 威士凯PCB生产线月产能突破15万平方米,高新区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峰
- • 内江首届青少年诗词大会盛大开幕,国学热潮席卷校园
- • 威远县山区学校“温暖工程”全覆盖,冬日取暖难题一去不复返
- • 当内江牛肉面遇见意大利面!中西碰撞的“环球美食节”盛大开幕
- • 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项目落地,清洁能源转型再加速
- • 内江非遗文化绽放校园,糖画与夏布走进校本课程
- • 隆昌港盈新街里商业综合体五一盛大开业,焕新城市商业新格局
- • 成渝氢能走廊再添动力:内江氢燃料电池项目成功落地
- • 隆昌市多措并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
- • “企业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:内江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
- • 东兴区甘蔗林中农耕赛:砍蔗比武唤醒糖业历史记忆
- • 隆昌牌坊群新春光影秀启幕,3D科技演绎忠孝文化,点亮传统节日新风尚
- • 甜城湖湿地公园扩容,新增鸟类栖息地20公顷,打造生态宜居新典范
- • 隆昌古法制盐技艺重现,盐井遗址焕发新活力成为工业旅游新景点
- • 资中血橙节盛大开幕,田园采摘点燃乡村旅游热潮
- • 资中县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清运,助力乡村卫生环境改善
- • 威远早仔姜年产值突破3亿元,成为川渝餐饮市场“明星单品”
- • 内江乡村产业招商会盛况空前,35个农旅融合项目现场签约,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
- • 内江首笔“乡村振兴专项债”落地,激活社会资本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
- • 威远县新建社区图书馆:满足居民文化阅读需求,助力社区文化繁荣
- • 冬至暖胃指南:内江羊肉汤馆老板公开祖传秘方,冬日里的温暖滋味!
- • 《甜城龙门阵》方言喜剧在川渝地区火爆,本土幽默圈粉百万
- • 探秘城市边缘的清凉秘境——小黄果树瀑布
- • 资中县积极推进乡村河道生态修复工程,助力水质环境改善
- • 东兴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签约人工智能领军企业,共谋未来发展新篇章
- • 隆昌一小荣膺全国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示范校称号,树立教育新标杆
- • 全省首个“预制菜产业人才培训基地”落户内江,助力产业转型升级
- • 乐鸿科技RFID产业园二期竣工,助力产业升级,年产值冲刺10亿元
- • 市中区城西教育园区盛大开建,未来将容纳万名学生共筑梦想
- • 内江2023年教育预算投入增长15%,农村学校改造迎来新机遇
- • 百亿级光伏组件项目落户内江,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再添新军
- • 威远石板河旅游开发助力周边民宿经济腾飞
- • 隆昌市海绵城市试点成效显著,内涝点减少80%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
- • 内江小学试点项目式学习,打破传统学科界限,培养未来创新人才
- • 浙江企业投资3亿助力内江,东西部协作再升级,内江冷链物流园建设迈上新台阶
- • 红糖冰粉邂逅咖啡:内江年轻一代的创新甜品之旅
- • 范长江曾孙返乡,慷慨捐出家族珍藏历史照片百余张,传承家族记忆与历史
- • 威远县倾力打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威远康养度假区携手国际品牌温泉酒店,打造高端休闲养生胜地
- • 95后内江姑娘用甘蔗渣造时装,巴黎时装周惊艳亮相,环保时尚风潮席卷而来
- • 威远县农村快递服务站: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央视聚焦内江“稻田艺术”:巨型3D彩稻画引百万人打卡
- • 内江招商引资“百日攻坚”圆满收官,签约项目金额突破800亿
- • 内江建成西南首个“农业数字孪生平台”,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
- • 内江沱江流域积极推广“零化学农药”茶园,有机茶溢价30%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留学生返乡创业,短视频助力内江凉粉走向世界舞台
- • 中国汽车零部件基地再升级,内江吸引外资注入,共绘发展新蓝图
- • 内江首届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,亲子游体验引爆夏日热情
- • 探秘资中文庙千年儒风,解锁历史文化新体验
- • 内江东兴区乡村文化礼堂:打造文明实践主阵地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内江“甜城果农”计划:万亩柑橘园助力5000贫困户增收
- • 范长江故居荣膺“全国小记者实践基地”,百校联动共育未来传媒人才
- • 市中区增设夜间便民服务点,规范流动摊贩经营,提升居民生活质量
- • 高新区工业投资增长43.4%,人工智能与氢能赛道前瞻布局引领未来产业新风向
- • 万达广场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活动助力销售额增长40%
- • 内江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,助力科技成果招商转化新篇章
- • 隆昌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“校长职级制”改革,激发管理团队新活力
- • 威远川威集团建成西部首个工业固废循环基地,引领绿色环保新风尚
- • 资中县社区养老驿站全覆盖,日间照料服务暖人心
- • 内江惊现民国抗战募捐名单,揭开名人救国壮举的尘封往事
- • 成渝新材料产业园启动规划,富乐华、埃普诺等龙头项目入驻,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
- • 威远县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
- • 内江高校携手长江日报设立“长江新闻奖学金”,共育传媒新力量
- • 市中区老茶馆评书复兴,方言讲述内江百年变迁
- • 内江市中区新型农业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,成效显著
- • 资中县土壤改良试点成效显著,助力耕地质量提升
- • 威远县农村书屋获赠万册科技图书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东兴区“名师工作室”成立,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
- • 资中县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,筑牢住房安全防线
- • 内江大学生返乡创业,甘蔗渣制环保餐具热销全国
- • 内江开展教师“心理减压周”活动,全力守护教育者身心健康
- • 本土电商直播销售额激增,血橙单品销量破万单,见证行业新高峰
- • “15分钟生活圈”助力内江主城区便民服务再升级
- • 内江留学生掀起“名人表情包大赛”热潮,骆成骧表情包走红全球
- • 东兴区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盛大开幕,点燃科创热情
- • 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迎来丰收,助力2000户农户增收就业
- • 万达广场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活动助力销售,同比增长40%
- • DNA比对技术揭示清代进士墓主身份:内江理学大家刘光第
- • 市中区GDP增速6.5%,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显著,经济活力持续增强
- • 骆氏后人捐家族秘档,揭秘清末状元如何推动教育改革
- • 市中区高品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签约,现代农业投资热度攀升
- • 内江打造“百里沱江画廊”,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