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昌市红光小学荣膺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树立绿色教育新标杆
近日,隆昌市红光小学正式宣布成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标志着我国绿色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。此举不仅为学校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,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“碳中和校园”是指校园内通过节能减排、绿色建筑、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消费等措施,实现校园碳排放的“零增长”或“负增长”。红光小学作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在校园建设、教育教学、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目标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一、绿色建筑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建设过程中,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,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,如节能门窗、保温材料等,降低建筑能耗。同时,校园内还建设了屋顶花园,增加绿化面积,提高空气质量。
二、绿色能源。红光小学积极推广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学校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满足校园部分用电需求。此外,学校还购置了风力发电机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
三、绿色交通。红光小学倡导绿色出行,鼓励师生步行、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。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自行车停放区,方便师生绿色出行。
四、绿色消费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内推行绿色消费理念,倡导师生使用环保购物袋、节能灯具、节水器具等,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,降低校园碳排放。
五、绿色教育。红光小学将绿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、绿色实践活动、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,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素养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。学校校长表示:“我们将以‘碳中和校园’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绿色教育力度,培养具有环保意识、绿色素养的新一代。”
隆昌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红光小学成为隆昌市首个‘碳中和校园’,为全市绿色教育树立了榜样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推动全市校园绿色建设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”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为我国绿色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学校加入绿色教育行列,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95后内江姑娘用甘蔗渣造时装,巴黎时装周惊艳亮相,环保时尚引领潮流
- • 市中区扶贫产品全面进军全国832销售平台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荣昌内江携手开通免费美食客运专线,跨省游客互送量激增80%
- • 内江市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关爱工程,守护全市教职工心灵健康
- • 内江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关爱工程,守护全市教职工心灵健康
- • 内江创新举措,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,全力巩固脱贫成果
- • 资中县全面启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,筑牢春耕生产安全防线
- • 隆昌市“少年军校”试点启动,助力青少年国防意识培育
- • 市中区多措并举,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
- • 市中区高考文科状元公益讲座:千名学子共享学习智慧
- • 威远山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工,筑牢防洪安全屏障
- • 网友众筹为内江无名历史人物立碑:致敬平凡中的伟大星光
- • 非遗瑰宝“盘破门武术”走进校园,千年功夫后继有人
- • 市中区深入开展校园反欺凌专项行动,匿名举报平台助力构建和谐校园
- • 内江人才新政: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补贴2000万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推荐隆昌羊肉汤,冬日暖胃更暖心
- • 内江“五一”消费市场火爆,家电补贴助力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
- • 内江首届“名士文化周”盛大开幕:汉服巡游重现千年古韵
- • 内江医学院与华西医院携手共建临床教学示范基地,共育医学英才
- • 东兴区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:健康扶贫路上的坚实基石
- • 隆昌桑蚕产业复兴助力农户增收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成渝双城经济圈再发力:内江签约百亿级新能源项目,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威远红炉铁匠铺:工业遗迹变身非遗工坊,传承匠人精神
- • 内江扶贫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:砥砺奋进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华西医院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助力基层医疗服务,覆盖30家基层医院
- • 哪吒IP联名非遗蛋壳画,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激增150%
- • 资中罗泉古镇荣膺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”,传承千年文化底蕴
- • 内江资中罗泉古镇焕新颜:千年盐都的活化利用之旅
- • 威远县新建文化广场,助力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
- • 内江市“新农人”培训班开班,助力培育千名农业技术骨干
- • 东兴区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正式启动,助力人居环境优化升级
- • 杨家镇稻田艺术节:大地画廊中的创意丰收
- • “15分钟生活圈”助力内江主城区便民服务再升级
- • 内江水上美食专线:乘沱江游船,尽享糖宴全席的饕餮盛宴
- • 威远县创新举措,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库助力乡村发展
- • 内江职院携手宁德时代,共筑新能源产业学院新篇章
- • 返乡青年直播卖空万亩柑橘,内江农货电商增速全省第一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内江留学生掀起“名人表情包大赛”热潮,老外疯狂转发骆成骧表情包
- • 数字经济成新引擎!内江大数据中心签约头部企业,共筑智慧未来
- • 隆昌春牛节亲子农耕赛:城市家庭体验传统春播乐趣
- • 内江经开区与乡村携手,共筑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篇章
- • 成渝主轴公路物流园启动建设,内江国际物流港加速成型:内陆开放新高地崛起
- • 资中县积极推进土壤改良试点,全面提升耕地质量
- • 内江成立乡村振兴智库,院士团队把脉发展方向
- • 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丰收,助力2000户农户就业增收
- • 隆昌牌坊群新春光影秀启幕,3D科技演绎忠孝文化,点亮传统节日新风尚
- • 乡村文化礼堂:内江扶贫的新阵地
- • 《范长江报道手稿荣登国家记忆遗产,内江档案馆举办特展纪念》
- • 市中区张大千美术馆盛大举办真迹展,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
- • 隆昌荣昌文旅合作区携手推出跨省精品旅游线路,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
- • 资中扶贫车间与居家生产:创新灵活就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东兴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,全面提升居民居住品质
- • 内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崛起,年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
- • 隆昌客家山歌擂台赛开唱,方言民谣唱响移民奋斗史
- • 内江小学“夏布工坊”荣获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称号,传承与创新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
- • 2025年内江市拆迁补偿方案及区域规划解读:政策背景、补偿标准与重点区域分析
- • 范长江故居焕新升级,成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- • 隆昌生姜深加工:延伸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
- • 内江家庭农场模式:激活农村经济新动能的探索与实践
- •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力荐隆昌羊肉汤,冬日暖胃更暖心
- • 威远县首条生态绿道贯通,开启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之旅
- • 内江与央企携手,共筑成渝地区最大物流枢纽项目
- • “第一书记”助力内江贫困村,集体收入翻倍喜讯传
- • 2025年内江房交会盛大开幕,楼市供需两端回暖信号明显
- • 内江首届青少年诗词大会盛大开幕,国学热潮席卷校园
- • 威远现代农业园区助力脱贫攻坚,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成效显著
- • 内江智慧城市大脑上线,实时监测城市运行,开启城市治理新篇章
- • 红糖冰粉邂逅咖啡,内江年轻一代玩转传统甜品新风尚
- • 隆昌古法制盐技艺重现,盐井遗址焕发新生成为工业旅游新景点
- • 东兴区“以购代捐”模式激发内生发展动力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沱江航道升级,黄金水道焕发新活力:千吨级货轮可直通长江
- • 内江勇立潮头,发布全国首个丘陵地区智慧农业地方标准
- • 市中区屋顶光伏计划助力老旧小区绿色转型
- • 威远世界地质公园获批,穹窿地貌旅游热度攀升,开启地质旅游新篇章
- • 内江发布五年行动计划,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
- • 资中县与四川农大共建智慧农业实验室,助力农业新品种培育
- • 威远老君山朝山会复兴: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响
- • 我国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.2%,扶贫成果显著
- • 威远钢铁集团氢能炼钢示范线正式投产,绿色炼钢新时代来临
- • 内江甜味产业崛起,年产值超20亿元,天丝红牛等14家头部企业引领发展新篇章
- • 烈士故乡举办科技展:从喻培伦炸药到现代航天,致敬科技先驱
- • 荣昌至内江免费美食客运专线开通,跨省游客互送量激增80%
- • 资中文庙祭孔大典再现,传统礼仪弘扬儒学文化
- • 内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8%,职业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




